2008年1月11日星期五

徜徉於廣西邊陲的山水之間(九) – 縣城之夜


從舊州墟鎮回到靖西縣城,時間尚早,便先到城西路西段的汽車總站買好第二天回南寧的車票。汽車站上蓋就是一間有點規模的酒店,不過吸引我們的,卻是酒店地下的餐廳,因為這是旅程的最後一天,明天將會是整天在長途汽車上過,所以決定吃一頓豐富的晚餐。

因為實在是太早了,我們推門進去時,餐廳的經理仍在對員工作開門營業前的訓話。我們一坐下,便急不及待地拿起餐牌細閱,因為菜的價錢並不昂貴,而我們也頗餓了,點菜時越點越興奮,一口氣點了八款食物,到上菜時便後悔了-食物都很美味,但每碟的份量都十分充足,恐怕六個人一起吃也足夠。因為不想浪費,我們吃到要捧著肚子離開,還需要把吃不完的肉餡包子外帶。






吃完晚飯,時間還很早,為了要消化滿肚子的食物,我們便在市中心一帶逛逛街。靖西縣城內雖然少見現代化的高樓,但晚上的街道卻是熙來攘往,熱鬧非常,中山公園四周的大街小巷,整個範圍就是一個繁榮的夜市,不過夜市商舖售賣的,都是衣物食品等日常所需品,一般遊客有興趣購買的地方特產,反而沒有見到。縣城人民會堂前的廣場,成了臨時的兒童遊樂場,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個體戶經營的小吃和遊戲攤位,小朋友們在父母陪伴下射汽球、撈金魚、坐小型機動車...玩得不亦樂乎。運動場外的空地,則是成年人和年青人的世界,跳交誼舞的、玩滾軸溜冰的,各式其色。也許當天是週末,才會如此熱鬧,亦足以感受到靖西市民頗為豐富的文娛生活。

當然,市民要生活安定,才有心情和興緻參與文娛活動,大家也許不會聯想到,十多年前,這裡仍是飽受邊境武裝衝突困擾的地方。自古以來,邊陲城鎮的居民,總是不能享有長久的安定,都是活在夾縫之中的一群:兩國關係友好時,邊境貿易蓬勃,遊客來往頻繁,大家生活都會富裕一點;一旦兩國反目,戎兵相見,第一個遭殃的,也是居於邊陲的人,就算有幸沒直接被波及,邊防重兵屯駐下的緊張,因局勢而戛然而止的邊境貿易和生產活動,令生活質素急轉直下。

越戰時期,中越(北越)兩國曾經長期共同抗敵,是關係很緊密的兄弟之邦,有誰想到,越南統一後便立即開始排華,邊境騷擾不斷,許多邊境村寨遭越軍炮火毀壞,居民被迫離開家園,生產中斷,生活不得安寧。如此情況,加上西沙和南沙群島領土糾紛,中越兩國關係急劇惡化,終至反目開戰。1979年對越南開戰的第一槍,就是在靖西打響的,當時總指揮部就設在靖西。接下來的十年,中越邊境打打停停,停停打打,衝突不斷,進入80年代,兩國都開始改革開放,為了穩定發展,雙方才開始停止軍事對抗,1990年後就回到和平、幾乎沒有控制的開放的邊境。

在無法肯定可以長久安居的情況下,有人會趁逆境來臨之前抓緊機會拚命賺錢。香港人也曾經歷過幾段類似的前景不明朗的時期,不少人亦是用借來的有限時間,在借來的地方,不惜一切地積累財富。居於廣西邊陲的人們,在過去五十年間,隨著中越兩國關係的大起大落,生活在動盪之中,近十幾年的和平,才讓他們有機會改善生活。地方政府熱衷地大力推動發展,但在我接觸到的普通百姓之中,感覺上似乎沒有那股拚命賺錢的狂熱。他們會對為賺錢而犧牲生態的採錳工業不以為然;司機亦不會為了多賺兩百元而放棄應有的休息時間,又或者不提醒顧客另有更省錢的交通方法。不會輕易放過任何賺錢機會、永遠想多賺一點的香港人,也許會覺得這是不可思議。

在佛家眼中,人生的種種追逐和逼迫,都是因為人的慾念,慾念叫人執著於世間無常的事,因此人才會有痛苦,良心才會被蠶食。廣西邊陲的老百姓,雖未至於無欲無求,但那樂天知命、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,也許就是他們應付環境起落動盪的最好靈丹妙藥。

2008年1月9日星期三

徜徉於廣西邊陲的山水之間(八) – 繡球之鄉


午後一時多,公共汽車駛入了靖西縣城,我們竟也沒有察覺,因為縣城的道路和建築物都比較低矮和殘舊,市容更像一個普通的鄉鎮。後來發現街道原來也頗長、街上人流車流也特別的繁忙,才意識到已經到了目的地。

在城西路的汽車客運南站下了車,沿著大街找尋晚上的住宿,看到中山公園旁有一間環境不錯、但看來不至於太高檔次的賓館-靖西賓館,便進去打聽房價。賓館是三星級,但大堂冷冷清清,連燈也沒有開,接待處也是我們按了鈴之後才有職員出現。打折之後,雙人標準房價是100元人民幣,我們要求三個人住,接待員在電話請示過經理後,也答應了,而且不用再加錢,看來賓館入住率很低。其實除了裝修傢俱舊一點之外,賓館的規模,是比得上四星級大酒店的。後來我們才知道,這是目前靖西縣設施最先進的賓館之一,可比美縣城最頂級的靖西大酒店,是縣政府的招待所。內地公營事業的經營方式和管理,始終落後於私營機構,看來情況始終沒變。

安頓好住宿後,吃過簡單的午飯,便去找到舊州的公共汽車。原來公共汽車就在城西路接近城中路的路邊等候乘客,沒有站牌,只有車窗上貼著目的地名的牌子,也沒有固定的開車時間表,總之差不多人滿了就開車,有點像香港的非專線小巴(即俗稱的紅Van)。車上一位的老伯,知道我們是遊客,熱心地提示我們在最近路口下車。


靖西縣常以「繡球」來作為象徵物,但真正的「繡球之鄉」,卻是縣城外8公里、山明水秀、歷史悠久的古墟鎮-舊州。其實一小片面積結集的青磚灰瓦的壯族農家,加上一條石橋、一座古廟,就是舊州的全部,但是環繞著它的奇山秀水,以及全國獨一無二的繡球街,令它遠近聞名。

未到過舊州的人,見到舊州的山水,卻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,因為這是靖西出镜率最高的風光勝地,被稱為靖西風光的缩影,介紹廣西邊陲的風光畫冊,無一不包括一兩張舊州的風景照。那是廣西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景觀,塔狀峰林一列排開,但散落其間的建築物風格,加上濃厚的人文氣息,又有異於明仕的純田園式美態。

貫穿鎮中心的,是一條石板大街,由鎮入口的牌坊,伸展到中心的廣場,這就是著名的繡球街,兩旁製作繡球的個體戶小工房林立,都是大青磚、厚木剔的古建築,門外掛滿大大小小的繡球。街中其中一座新建的,是展示舊州工藝和歷史的博物館。

舊州的男女老少,都喜歡投繡球,而且祖孫三代全會做繡球,是已有千多年歷史的傳統。繡球現在是成了靖西極具特色的工藝品,但它們原本是壯家少女向心儀像對表達情意的定情信物,姑娘向自己喜歡的小伙子投親手做的繡球,而小伙子又收下了,便表示兩情相悅了。不過現在年青人大都外出打工,只剩下老人和小孩,古老的街道上,變得有點冷清,不過也會不時遇到街上追逐嬉戲的小孩子,加上祖父母坐在門口一邊做繡球、一邊看顧孫兒的慈祥目光,又是另一幅含飴弄孫的溫馨圖畫。



繡球街的另一端,是一個狹長方形的廣場,你也可以說是一條橫向的闊街,因為正值秋收時節,石板地都鋪滿金黃飽滿的穀粒,成了一個曬穀場。四邊的青磚古宅,木欄杆上掛滿一束束的禾穗,小心細看,原來屋頂樑脊上的泥塑裝飾,也是做繡球的形狀。廣場四周有橫巷,可通往與大街平行的河岸邊,眺望對岸一望無際的農田和林立的塔峰,不遠處就是舊州風光照上經常出現的石橋和古廟了。河水靜靜地流淌,峰林、石橋加上古廟的構圖,就像鏡子中的倒影,出現在水不揚波的河面上,偶爾被撐過的竹筏劃破。步過石橋,一樣的峰巒,大片收割後的農田,安靜地低頭吃草的水牛,還有氣氛肅殺的壯族土司古墓群,又是另一幅不一樣的圖畫。


忽然發覺,來訪舊州的外人,似乎都是文靜的攝影愛好者,手拿著攝影機,靜靜地在阡陌之間與古街老巷中漫步取景,沒有一般遊客的喧嘩吵鬧。是舊州的山光水色和濃厚的人文氣息感染了來客?還是一般的遊客根本不會欣賞,所以連到來的興趣也沒有?*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*繡球街正在進行路面重鋪,換上光潔簇新的石板;沿街的古宅,很多亦已完成翻修;靠近公路的一大片空地上,一座集飲食、購物、停泊大型旅遊車功能的旅遊中心,已建成了一半。看來地方政府已不再希罕我們這一類「多看少花費」的來客,並準備好作大改變,以招徠更多肯花錢的遊客,收取昂貴的門票。一車一車地送來的遊客們,付了錢後,看到的會是真正的舊州,還他們見慣的標準觀光設施?



2008年1月5日星期六

徜徉於廣西邊陲的山水之間(七) – 天坑潛龍


通靈瀑布直墮188公尺的深谷後,匯合谷中迎面而來的念八河河水,一起流進瀑底寬達50公尺的巨潭(鴛鴦潭),隨即鑽入洞中,變成了地下的「潛龍」。通靈峽谷被稱為「封閉式」,因為人在谷中,一端是山洞入口,沿谷向另一端走到了通靈瀑布之後,又是山洞,除了往下鑽入地底之外,也無其他去路。

據內地專家考證,通靈峽谷原本也是念八河地下河道的其中一段,石灰岩經地下暗河長年沖刷溶蝕,部份形成深邃而狹長的地下溶洞,稱為「盲谷」。在地殼運動時,溶洞頂部陷落,便成了一種稱為「天坑」的地理景觀,即現時峭崖夾峙、兩端封閉的通靈峽谷。沿著洞內修建的棧道入洞,洞內還有幾道小瀑布,原來洞中又有另一條暗河,與谷中的念八河和從天而降的通靈瀑布,匯合成一條更大的地下暗河,流往三疊嶺的另一個峡谷。我們在洞廳內轉了一圈,便從洞口的另一側出來了,中途還需要在通靈瀑布最下一疊的水簾後穿過,雖然打著傘,仍是難免衣衫半濕,大水之時,恐怕會全身濕透。

循著原路走回峽谷另一端,即當初沿著石階落到谷底的「通靈寶洞」洞底,這次我們沿著地下暗河逆流而上,一直深入溶洞之中。念八河的地下河道只有約十公尺闊,左邊建了人工的步道,設有照明,供遊人通過。洞頂距步道只有三、四公尺的高度,在夏天如果遇到突如其來的暴雨,洪水很容易便暴漲至洞頂,十分危險。穿過了一段滿佈鐘乳石的地道後,山洞忽然又變得豁然開朗,原來已經到了地下暗河的出口,經過一個巨大的洞廳之後,終於重見天日。
步出洞廳之前,抬頭一看,原來洞頂上有懸棺。懸棺是一種古代的殮葬方式,棺木被置於離地面極高的懸崖或山洞頂之上的岩隙,先民如何把棺木送上那些難以到達的位置,考古學家有各種各樣的推論,但是真正的方法,仍無法得之。

走出山洞後,便到了念八河的上游「念八峽」。與翠綠幽深的「通靈峽」截然不同,念八峽雖然也是草木繁茂,但山谷開闊明麗,後段更是兩旁田園似錦,壯族民居星點四佈。這裡有一些為遊客而設的作對歌表演和出售紀念品的竹房,不過自己對於這類「偽」民族風情,興趣不大。念八峽景區的出口,有免費車子來往景區大門口,很快便回到了大門口的停車場。
譚師傅把我們送到通靈路口的公路邊,替我們截停往靖西縣城的公共汽車,大家揮手道別,我們便繼續往縣城的行程。本來我們也有打算包他的車子往縣城,也願意多給一些補貼他空車回碩龍鎮的費用,但譚師傅認為公共汽車也很方便,車費也便宜(人民幣七元),在中途上車也會有座位,不贊成我們多花無謂的錢。我們也猜是否往縣城的路長兼難走,對車子的損耗厲害,譚師傅才不願賺這筆錢,但隨後便發覺,我們又墜進了城市人的思維方式了。最難走的路,其實在碩龍往通靈大峽谷時,已經走過了,打後往靖西縣城的路,是一小時車程、平順暢通的公路。

2008年1月4日星期五

徜徉於廣西邊陲的山水之間(六) – 通靈峽幽


今天的行程比較緊密,早上遊覽通靈大峽谷,下午還要繼續西行趕到靖西縣城,因為雖然由靖西縣城向東回南寧,要比經大新遙遠,但是靖西與南寧之間的交通,是高速公路為主,行程直接、快捷和舒適得多,況且靖西附近也有一些景點,可以順道一遊。

我們仍然是包了譚師傅的車,車子駛過下雷鎮之後,因為正在進行路面重鋪工程,路面變得十分顛簸,忽然見到右邊山坡上一柱高瀑飛瀉而下,原來已到了靖西八景之一的「三疊嶺瀑布」之下。公路從瀑布的山腳通過,駕車經過的人,無一不被這道由流珠水的河水自高40公尺的崖頭下跌形成的瀑布吸引,那裡的山崖總落差100公尺,分成三級,因而得名。現在是枯水季節,瀑水成一柱,已頗為壯觀,不過聽譚師傅說,在豐水的雨季,瀑布寬度會是現時的十幾倍以上,散開成30公尺寬的闊瀑,如懸練濺玉,聲聞數里,那才叫壯觀。


              豐水季節 (網上圖片)


車子繼續向西,經過湖潤附近的靖西錳礦產區,只見山體滿目瘡痍,與碩龍明仕一帶的田園風光,成了強烈對比。道路兩邊,不時見到一個個仍在冒煙的黑色小砂丘,那是提取了錳後的廢礦砂。路邊的河水,也成了灰黑黑的顏色。譚師傅說,這裡的河水流入下游的黑水河,令它也成了名副其實的黑水之河。不要以為鄉民都只會「向錢看」,開採錳礦雖然帶來了財富,但礦業對環境的破壞,譚師傅和以至附近的鄉民,對於湖潤鎮的情況,就很不以為然。污染了土地和河水,湖潤的居民只能買瓶裝水飲用,種出來的蔬菜也有毒,正如譚師傅所說,付上的代價實在是不值得。

到了通靈大峽谷景區的門口,雖然我們只有三人,譚師傅為我們購買了團體票,省回了幾十元。我們沿著石級往下走,不久便進入了一個深邃幽暗的山谷,沿途長滿不少恐龍時代便存在的蕨類、古樹和桫欏、觀音蓮子座蕨等的珍稀的原始植物品種,瀑布在兩旁山崖灑落。從谷頂透入的陽光,經過澴密枝葉的過濾,化成點點光輝,散落到谷底。石級隨瀑布急轉直下,進入了一個溶洞,洞頂鐘乳石柱群之間,有一碩大天窗,陽光經天窗射入,形成一道明亮光柱,猶如舞台上的聚光燈,原來溶洞有名為「通靈寶洞」。石級直降到洞底的地下河畔,此乃源自念八峽的念八河,我們首先向右沿著通靈大瀑布的方向順流而下,走出山洞,進入「通靈峽」。



大峽谷總長達十多公里,開發了的只有2.8公里,谷底平均寬約200公尺,最窄處只有10餘公尺,最深處達300餘公尺。整個大峽谷分成念八峽、通靈峽、古勞峽、新靈峽、及新橋峽共五段,其中念八峽、通靈峽之間,因河水鑽入地下成暗河而被分隔,而「通靈寶洞」以南長約1公里的一段,就是「通靈峽」。那是一個長方形、全封閉式的峽谷,兩邊都是刀削般的懸崖絕壁,狹長而深邃,猶如地表突然裂開的一條縫。走過茂密的谷底森林,眼前忽然豁然開朗,開闢了的山谷盡頭,高聳的崖壁上,掛著一匹寬約25公尺的白練,正是落差188公尺的通靈瀑布,號稱亞洲最高的單級落差瀑布。接近瀑布底,谷口收窄,因為谷中經常瀑水飛濺,崖上都長滿翠綠的蕨類植物,葉片上都掛滿了晶瑩的水珠。十月下旬,瀑水流量已經大為減少,谷內仍是水花撲面,發出雷鳴般的響聲,可以想像得到,在豐水時節,瀑布排山倒海般飛流直下,巨大的氣流夾著暴雨般的漫天水花,令人難越雷池半步。


正常的瀑布,瀑水下落到崖底,便會向前方流,離瀑崖而去,通靈瀑布則是相反,念八河的河水似乎反常地不斷湧向瀑底。原來瀑布底是一巨大溶洞的入口,河水流入洞中變成地下河,而瀑布只是山上流下來的支流古勞河,凌空而下,遁地而走,在洞口旁邊匯入主流,才有瀑下河水倒流的假象。我們打著傘進入洞中,奔騰的河水跌落一看似無底的地洞,隨即消失影蹤。

2008年1月3日星期四

徜徉於廣西邊陲的山水之間(五) – 明仕田園


香港的無線電視台,曾在大新縣一帶取景,拍攝了一系列以農村為背景的電視連續劇。我從來不是一個電視迷,不過大新縣堪圩鄉明仕村的山明水秀,倒是早有所聞。

在碩龍鎮上找車往德天瀑布時,與司機譚師傅商量行程的安排,譚師傅認為我們應該趕得及往明仕田園。其實出發前計劃行程之時,我們也有考慮過明仕田園,不過覺得時間應該不足夠,才被剔出了行程計劃之外。師傅熟悉當地情況,既然他有這樣的建議,也不妨一試,結果亦證明了這樣的決定是正確的。

我們在德天大瀑布拍照拍得興高采烈,流連忘返,離開瀑布景區時,已經是下午四時多。明仕村在離開德天近一小時車程的省道上,到達明仕村時,剛好是日落前一小時。明仕村一帶,是以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景觀為主的風景區,平坦的稻田被塔狀峰林環抱,黑水河的支流明仕河,在田園中央蜿蜒流淌。



我們在石橋旁邊下車,沿著河邊的小路徒步,欣賞那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。接載遊人遊溪的竹筏,因為接近日落,已經沒有人光顧,開始划離碼頭,歸家去也。田中稻米接近成熟,活像一個碩大的調色盤,盛載著還未完全調勻的金黃與青綠油彩,偶爾有在歸家途中的農婦,牽著水牛在田中穿過,猶如在穗波蕩漾的稻海之中涉渡。一群小孩正在田間的空地上嬉戲,不久亦相繼離開,各自歸家吃晚飯去了。蛋黃般的落日,在峰巒之間徐徐下降,遠近群峰的影子,如墨色濃淡不一的潑墨山水畫。在日落的醉人餘輝中,炊煙裊裊,恬靜的田園,更顯得寂靜無聲,靜得彷彿連太陽沉降的吱吱微響,也能聽得見。我們直待到太陽西沉,才藉著剩餘的微光,快步趕回停車場。


明仕村遠離國道,要經316省道才能到達,也許這就是這樣的緣故,它才能保存那一份悠閒寧靜的田園風貌。傳媒的曝光,為這一片土地帶來旅遊的商機,拍攝電視劇的農舍佈景,已成為了旅遊點,佈景旁邊亦在大興土木,建造一個以農家樂為賣點的渡假村。也許在不久的將來,隨著商業化的進程,稻田中央的大型旅遊車停車場,阡陌之間一群群喧嘩的遊客,明仕田園那種清麗素淡的美,難再復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