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22日星期四

畫意贛東(六) – 壽山雲起


在「西海岸」觀賞完日落美景之後,天色還沒有全黑,我們已經回到賓館。因為在山上幾乎是沒有選擇,晚飯於是就在留宿的賓館解決,價錢比山下昂貴一至兩倍,不過質量還算不錯。經服務員提醒,我們也訂好了第二天的早餐,可能是賓館對住客的優惠,十多元一位的價錢,在山上的環境,算是十分經濟。

入夜後山上溫度急降,賓館房間緊貼山岩而建,陣陣陰寒,似是滲牆而入,幸好房間內有電毯提供。睡到午夜,朋友都說熱得出汗,要把電毯溫度調低,我個人比較怕冷,覺得溫暖度是剛剛好。早上四時多醒來,窗外天空漆黑一片,看不到半點星光,山中起了霧,原來摸黑登高看日出的計劃,也就打消了。

三清山的南部,亦即是被稱為「南山」或「前山」的部份,以「南清園」景區為主體,不過面積比較細小的「萬壽園」,如果時間許可,也可以一遊,我們就趁在下山前的早上,到「萬壽園」轉一圈。「萬壽園」景區就在索道車站東面,只要一個小時就可以走完,景區內景點密集,幾乎是十步一景,原因是管理當局在岩峰深谷之上,架設了四通八達的通道。同一塊岩石,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觀看,觀感完全不一樣。縱橫交錯、層層疊疊的棧道、橋樑和雲梯,的確可以讓遊人到達正常只有攀石專家才可以到達的位置,不過滿目的混凝土建設,也讓自然景色大打節扣,也有遺「自然遺產」的定義,幸好這種過份人工化的公園設計模式,沒有漫延到所有的景區。



低厚的雲層,令南天門之上的群峰,完全消失影蹤,「萬壽園」景區內的石景,因為都是近賞,所以影響不大,但在陰霾的天氣下,拍攝時景物少了色彩,也少了立體感。因為要配合祥壽文化的主題,景點要以福、祿、壽等題目為名,因此也比較牽強。「鶴壽頂」、「得祿台」、「白頭偕老峰」等等的名字,純為取其「好意頭」,雖然附加了近代創作的「傳說(1)」,還是看不出有什麼特色,也讓原本秀美的自然風景,添上了幾分俗氣。不過景區之中,也有不少維妙維肖、渾然成天的奇峰巧石:那些擱在尖峰柱石頂上的飛來巨石,看似搖搖欲墜,卻偏偏又能屹立千年,辜勿論名字是否改得傳神,單看那險象環生的境況,也教人嘖嘖稱奇。「出子出征」的母親,變成了獨角的犀牛;拜月的「老道」,又成了吞月的「海獅」,連皮膚上的斑點,也可以看得一清二楚。海獅之下,岩壁上還有一些活像異國文字的裂紋,我們戲稱為「火星文石刻」。





回到賓館取回行李後,已是接近十一時,此時南天門之上的雲層,開始稍為散開,群峰在雲霧中若隱若現,如仙山瓊閣,可惜這也是我們告別三清山之時。我們以電話預約了午後從山腳到婺源的車,徒步下山,需要大約個半小時,是時候要開始動身了。下山的路並不難走,都是石板、石條砌成的步道,從前沒有索道的時候,遊人都是沿石階徒步兩個多小時上山的,不過現在只有運送物資的挑夫,才會走這條路,當然還有一些不願付多50元車票的遊山客,以及像我們這些「汁都撈埋(2)」的遠足發燒友。挑夫們運貨上山,多集中在早上,步道之上,此時頗為冷清。沿途見到一些旅舍和茶館,看來都已關門大吉,部份更是荒廢多時,看來索道的啟用,已令這段原來頗為熱鬧的登山道,變得水盡鵝飛。



步道治著梯雲嶺的河谷蜿蜒,清溪翠谷,本是條風景頗佳的路線,現在頭頂上是運行中的索道,隆隆之聲不斷,固然清幽不再,不過最慘不忍睹的,是部份路段的山溪中、樹叢間滿佈的垃圾,溪水看來雖然清澈,但看見如此狀況,「澗痴」如我,也完全不想觸碰了。內地胡亂棄置垃圾的情況,一直存在,不過眼前滿佈溪谷的塑膠袋和泡沬塑料飯盒,讓人不敢相信,世界自然遺產、國家AAAA級風景區的管理,竟然可以容忍屬於景區之內的範圍,出現如此的狀況。大部份的遊人,只會看到山上景區那一塵不染、到處都有清潔員工不斷在撿走垃圾的情況,遊客少到的地方,大概也不再會花資源去清理吧。世界自然遺產的評審員在進行實地考察時,應該都是直接乘索道登山的吧,如果他們看到溪谷中的情況,不知會有何感想。

到達山腳的停車場的時候,來接我們的師傅已在等候,看看腕錶,原來只用了一小時十分鐘。稍為整頓一下行裝,便登車離開,向婺源縣城進發。回望三清山,群峰已經完全沒入雲中,心中忽然有一點點遺憾的感覺。不是因為看不到壯麗的雲海和日出,不為錯過了的美麗雪景,也不為未能一登三清絕頂,遺憾的,是溪谷中滿佈垃圾的情景。

「世界自然遺產」的光環,不一定能好好保存自然,卻因為吸引人流而做成更大的損害,是遺憾,也是諷刺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1) 傳說如果遊客在「觀音台」、「鶴壽頂」、「得祿台」三個觀景台上分別拜一次觀音(三處觀景台,都可望見觀音峰),就可以得償所願;因為「得祿台」前山崖上的岩石像一具棺材,如果在「得祿台」上還個願,討個吉祥,便可「升官發財」云云。「鶴壽頂」上亦無鶴,只有古松一棵,為了成就「松鶴延年」的寓意,才取名「鶴壽頂」...。這些觀景台,均為近代開發和命名的景點,可想而知,這些「傳說」的歷史,其實有多久。

(2) 汁都撈埋:粵語,意思即任何有關連的微細部份都不會錯過,可以指對事物極度的熱愛,也可以形容絕不吃虧的態度,就像吃飯時,連菜汁也要清理掉。

2009年1月18日星期日

畫意贛東(五) – 日沉西海


女神峰是三清山的招牌石景,峰前觀景台上堆滿拍照留念的遊人,是意料中事,在旅遊淡季尚且如此,到了黃金週那些日子,其盛況恐怕會與年宵市場不相伯仲,「世界遺產」這個名號,確是開發旅遊產業的金鎖匙,內地各大風景名勝紛紛爭相「申遺」,說白了,還不是為了經濟利益。

觀景台附近有個「女神賓館」,號稱三清山的攝影基地,因為這裡面向女神峰,離「巨蟒出山」和觀日勝地「玉台」也不遠,希望在日出時份拍攝美景、但又不想摸黑登山的,可以在此留宿。山上的物資,全靠人力運輸,食宿的費用,海拔越高也就越昂貴,這完全可以理解,我們一行人,雖然也愛好攝影,不過單看吃飯的價錢,已讓人咋舌,所以從沒想過要打聽這裡的住宿價格。聽說在周未和假期,山上所有的住宿處,房價還會漲價一倍以上。

離開觀景台,步道重新向上攀,經過「玉台」,穿過「杜鵑谷」,沿途都是長得粗壯如碗口大小的杜鵑樹。。到達另一個高點後,步道向南拐,亦開始下降,「太清台」上,向西俯瞰登山之時走過的步道和岩峰,相同的地方,不同的角度,又另有一番景象。這裡最有名的石景,是「玉女開懷」,開懷者,袒胸是也,讓人想入非非。我們在女神峰附近,看到一個型似女性胸脯的渾圓巨石,誤以為就是「玉女開懷」,其實這是「A貨」,石景的真正位置,是在「太清台」東面的遠處。其後翻閱風光圖冊,看到「真貨」原來是岩峰一雙,而且形狀極之神似,香艷非常。


「南清園」景區的東面,步道上的石階陡而窄,中段的「一線天」,數百級的石階,其陡斜度足足超過了70度,不過這裡的景點分佈比較疏落,正好讓我們專注地快步下山,騰出更多時間往「西海岸」景區。穿過「秀絕江南、天下第一仙山」的摩崖石巷,經過那嵌藏山岩中的「神龍山莊」後,很快便回到早上的起步點-「日上山莊」,除去午餐時間,剛好用了四個小時。

冬天日短夜長,回到「日上山莊」時,距離日落時間還剩下一個半小時,我們必須加快腳步,登上「西海岸」入口的山坳。三清山三座主峰的西面,是連綿的陡崖峭壁,雲海翻騰之時,峭壁就像直插入海的懸崖,故被稱為「西海岸」。景區的管理當局,在海拔1600公尺的懸崖上,架建了長3.6公里、寬1至2公尺的懸空棧道。棧道由打入石壁的鋼筋支撐,上面鋪上水泥板和欄杆,其中2.7公里,是沒有台階的平坦路,號稱中國境内最高最長的空中棧道。沿着棧道向北一直走,會遇上攀登三清絕頂、海拔1817米的玉京峰的分支小路,棧道的盡頭,便是北山的三清宫景區。




雖說都是平路,但要走到「西海岸」盡頭,需要起碼2個小時,這還未計算返回賓館的回程時間。雖然大家都不乏夜走山路的經驗,但我們只打算欣賞日落美景,無意摸黑在寒風中趕路,況且入黑之後,亦無景可賞,付出與回報,不成正比。其實只要到達「西海岸」棧道,幾乎任何一個位置,都可以拍攝到落日,我們的計劃是,一直沿棧道向北輕鬆地走,當找到合適的拍攝位置,又或者是到接近日落的時間,便停下來拍攝。登上「西海岸」入口的山坳後,我們再走了大概1公里多的棧道,便找到合適的拍攝位置,停下來等待日落。煙霞之中,層層疊疊的西海群峰,展示出色彩濃淡漸進的豐富層次,如潑墨山水國畫。眼前美景,讓我們無法自控地不停按動快門,幸好我們用的都是數碼照相機,而非光學底片,否則落日還未轉色,便已彈盡糧絕。


懸空棧道上,冰冷的氣流不斷從陰暗的谷底上湧,幸好只要稍為後退,靠向山壁,便可避開氣流,加上夕陽的餘溫,雖然原地不動地拍攝了近一小時,也不覺得太難受,只是手指開始有點僵硬。5時16分,血紅的夕陽,終於西沉到天邊的雲層之下,陽光一消失,寒氣便襲來了。我們趕緊收拾器材,趁著落日餘輝,下山回賓館去了。

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

畫意贛東(四) – 神女舞蛇


第一天在山上,行程比較緊密,在賓館安頓好、開始出發遊山時,已接近11時;到達「南清園」景區的最高點的「玉皇台」時,已接近下午一時,要到最有名的「巨蟒出山」和「司春女神」石景,還有一段路要走。而在黃昏之前,還要趕到「西海岸」景區看日落。

在到達「玉皇台」之前,登山步道一分為三,依路牌所示,分別通往「陽光海岸」、「巨蟒出山」及「玉皇台」。根據手中的導遊圖,「陽光海岸」是不存在的,從方位看,應該是通向北山的景區。南山的「南清園」,本來是沒有直通北山的路,要到北山的三清宮,得要回到日上山莊,再沿「沖宵谷」或「西海岸」的步道登山。幾年之間,導遊圖已經過時了,原來兩年前在申請列入世界遺產之時,山上已增闢了跨越懸崖深谷的「陽光海岸」棧道。棧道位於三清山三主峰的東面,因此也被稱為「東海岸」。我們沒有足夠時間,只能入探了一小段,便回頭重返三岔路口。

南清園步道的最高點是「玉皇頂」上的「玉皇台」,而三清山三大絕景之一的「巨蟒出山」,位於步道的途中,那為何會有兩條路,分別通往這兩個景點呢?相信很多人第一眼看見路牌時,都會有點迷惘。猜度不如行動,一於往前去看過究竟,沿著指向「巨蟒出山」的小路,沒入一狹窄石縫之中,離開燦爛的陽光,頓時感覺寒風刺骨,手腳冰冷。山上氣溫其實頗低,只是在陽光之下,並不感到太冷,石縫通往背陽的山陰,冷風穿縫而來,對比之下,陪感陰寒。有點像《桃花源記》中的情節,鑽出石縫,外面又是另一個世界,只是情況相反,我們是從溫暖光明之地,穿越到陰寒的深谷,谷中有擎天巨柱拔地而起,正是三大絕景之一的「巨蟒出山」。原來這是供抬山兜(兩人抬的滑杆)的轎夫通過的捷徑,鑽縫穿山,便可以避免登上陡峭的「玉皇頂」。我們沒有打算抄捷徑,於是退回三岔路口,在陽光與美景下享受帶來的午餐,然後再登「玉皇台」。


「玉皇頂」上的「玉皇台」,四面秀峰挺立,是另一個風景絕佳的天然觀景台。南面回望遠處南天門群峰,近處一峰獨秀,名字簡單直接,就叫「秀峰」,拍攝三清山的雲海和冬雪,很多都會以秀峰為前景。北面的「觀音賞曲」,如今近在咫尺,觀音大使那纖細的身影,已變成沖天的神龍,加上兩旁較為矮小的岩峰,成為了「三龍出海」。當然,這個景觀,只有在雲海蕩漾、三峰露頂之時,才會名副其實。往西仰望,是三清之一的玉華峰,直崖之上,棧道懸空掛壁,走在上面,未必感覺到其險峻,隔著深谷遠望,卻有點心寒。

越過「玉皇頂」後,山路開始急陡下降,我們是逆向行走,但可以想像得到,沿「正確方向」遊山的朋友,會是如何的費勁。轉入山陰,離開溫暖的陽光,氣溫即時下降,不時可以看到林中的殘雪,陡直的石階上,不少地方都結了冰,一不小心,後果便不堪設想。前面是名為「狐狸啃雞」的石景,有點牽強,反而回頭望山上的「神貓待鼠」,覺得維妙維肖,不過若稱作「群鼠戲貓」,會更貼切一點。



步道向下急降了一段,又再分岔,左邊的路繼續向谷底方向下降,通往新建成的「金沙索道」,我們右轉,往「巨蟒出山」那擎天石柱的方向進發。沿垂直節理進行的風化作用,把岩石從山體分割,成孤立的石柱,能屹立超過一萬萬年而不倒,確是自然奇觀。128公尺高的石柱,頂部稍大,如巨蛇之首,「巨蟒」之名,十分貼切。因為下降了一定高度,現在觀賞石柱,需要仰望,比起從玉皇頂上俯瞰,更加宏偉壯觀;柱壁反照午後陽光,色帶金黃,以藍天襯托,如金蛇起舞,形態更加突出。其實這裡因風化而成的岩柱,不只一座,只是「巨蟒」與這岩柱群分離較遠,因此格外突出,旁邊那同樣壯觀的岩柱群,被另命名為「萬芴朝天」。石景的命名,除了是觀賞的位置,亦是基於人們的想像力,不妨換個角度,把「巨蟒」想像成孔雀的頭,岩柱群是尾部的羽毛,喚作「孔雀開屏」,其實也不錯。擎天巨柱的背後,是「企鵝獻桃」,兩隻肥胖的「企鵝」,仰頭向天,十分可愛。古人不會知道企鵝這種動物,應該是近代人的傑作。


「巨蟒出山」東面不遠處是「女神峰」,因為位於景區東部,因此又稱「東方女神」。女神峰上的一座奇岩,是三清山上最具代表性的景觀,巨石如一挽髻的少女,盤膝而坐,正在低首沉思。環繞著女神峰的山谷,是一大片野生杜鵑林,春天時杜鵑盛放,女神峰前一片花海,沉思的少女,又似是在低頭細語,召喚眾花仙於漫山吐艷,因此名為「司春女神」,如遇雲霧蒸騰的日子,女神端坐雲海,更顯得神聖。有好事之徒借諧音稱女神峰為「思春女神/神女」,那動了凡心的女子,因羞澀而不敢抬頭視人。同一景物,聖潔莊嚴的東方女神,與動了凡心的懷春女子,各走極端,不得不佩服人類腦袋那天馬行空的創造力。


2009年1月15日星期四

畫意贛東(三) – 南清石秀


三清山在2005年被《中國國家地理》雜誌推選為「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(1)」中的第四名,全憑山上林立的奇峰怪石。這座花崗岩的石山,經過14億年的地質演化,形成了奇峰插天、幽谷千仞的山岳奇觀。不同成因的花崗岩地貌,密集地分佈在面積756平方公里的景區內,在分佈密集度和形態多樣化來說,在世界上已知的花崗岩地貌中稱冠。有美國地質學家更認為,三清山是「西太平洋邊緣上最美麗的花崗岩」。


登山纜車從雲霧中穿出,抬頭北望,南山的峰群,在陽光下紛紛展現。下望深谷,登山的石階,沿溪谷蜿蜒而上,運送物資的挑夫,正在快步上山。三清山自然風景的精華,都在南面的景區,也就是南山索道的終點站。南山景區分為三大部份:中央的「南清園」,東面的「萬壽園」,以及西面的「西海岸」,在纜車上,可以先來一個總覽。其中一個著名景觀「觀音賞曲」,最佳的觀賞位置,就在纜車上:近山頂處,一巨石如老僧,手抱琵琶,彈奏一曲;左邊另一石峰挺拔,形如觀音,側頭細聽,此景因此又稱「觀音聽琵琶」。


38分鐘的空中旅程,轉眼就結束,在纜車站附近天門峰下的賓館安頓好後,便出發遊山了。「南清園」的各個風景點,由起伏的登山道串聯,從「日上山莊」起步,繞山環迴一圈,兩上兩落,再回到山莊,全程大部份是石板階級,不計賞景拍照,步程也要4小時。不過這裡的風景,是精華中的精華,所以又有「不到南清逛,不識三清山」的說法。一般的導遊指引,是沿登山道逆時針方向地遊覽,我們在「日上山莊」因為只顧拍攝地上的殘雪,錯過了路口,將錯就錯,就順著時針方向逆走。由東向西逆時針地走,景點集中在後半段的下山路,上半段的景點則較稀疏,若上山時多用了時間,下山時便很怱忙,而且石階陡直,不宜邊走邊看風景,會錯過了不少美景。如果反方向走,上山時走走停停,看景的同時正好歇歇腳;下山時景點較少,也可專心趕路,集中注意腳下石階。對於喜歡攝影的我們,反方向走,不少景點的光線與到達的時間,反而配合得恰到好處,是錯有錯著。

南清園景區內原有的舊路,深藏谷底,新的登山步道,不少部份修在峰林巨石的直壁之上,以插入崖壁的水泥柱承托,成直壁上的懸空棧道,一些從前難以到達的位置,也讓棧道連通了。步道升高了,角度不同了,也少了視線的阻礙,看到的風景更加精彩。作為世界級的自然遺產,在保存自然環境和風光的角度,太多的人工和水泥建設,始終是破壞,不過觀察所見,新步道的路面都盡量用天然石材鋪設,欄杆也塑造成樹枝的模樣,視覺影響上不算大,算是可以接受。





垂直節理多,是花崗岩的特性,因此容易讓雨水滲透。風化沿節理進行,節理被擴闊,岩體被切割,形成奇形怪狀的岩塊和峰林。不過在地球漫長的地質演化歷史中,第四紀冰河時期的冰川廣泛分佈各地,讓相類似的地貌,在巨冰的刨蝕下變得支離破碎。據地質學者的估計,當時三清山附近只有零散的山地冰川,各種花崗岩地貌類型,幸運地得以保存完好。

三清山被稱為黄山的姐妹山,兩者的山岳風光,的確十分相似,是典型的中國山水畫中的模樣。人們憑著豐富的想像力,命名了奇峰48座、怪石52處、景物景觀超過300處。不少遊人手中拿著導遊圖,苦惱非常地把途中的景物一一對號入座,生怕漏掉了什麼,自己就索性放棄了按圖索驥,專心欣賞那漫山怪石奇松的美態。松、石、雲、泉,都是渾然天成的產物,本身就是自然的美,何必強加人為的穿鑿附會。不過主要景點通常都有大塊的說明牌子,圖文並茂,也會隨便看看,要與別人溝通,一些主要地標的名字,還是要知道的。




「瀏霞台」上看不到「應該」見到的「金盔將軍」和「唐僧訪徒」,卻不妨礙我們爬上巨石以天門群峰作背景拍照的興緻。「仙姑曬鞋」的仙姑仙風道骨,想像不到為何要穿如此巨型的鞋;也搞不清「玉兔奔月」那渾圓的,是兔身還是月球,但一致同意那雙「兔耳」本身已是一隻頭大身細的趣緻小兔。「一線峽」的狹窄,毋容置疑,不過以此為名的景點,幾乎到處都有,下山時就有另外一個「一線天」,有點太濫了。自己本身熱愛植物,賞石之餘,也留意山上琳瑯滿目的野生植物,景區內的植物,已經鑒定的,就有157科,共2373種。山上經常見到「猴頭杜鵑」,看看名牌上的拉丁學名,原來就是香港稀有的、只生長於馬鞍山上的南華杜鵑(Rhododendron simiarum),山花漫爛之時,三清山上應有另一番艷麗的景緻。

走走拍拍,接近到達此程最高點的「玉皇台」時,肚子開始咕嚕地叫了。登山步道在此分成三岔,左邊通往「陽光海岸」,右邊往「玉皇台」,中間的沒入一狹窄石縫,指示牌上寫著「巨蟒出山」。看看手中的導遊圖,一時之間,我們都有點混淆了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1)《中國國家地理》雜誌為慶祝55週年社慶,在2005年邀請十餘位地質學科學院院士和數百位專家,舉行了歷時半年的『中國最美的地方』排行榜評選,結果在10月的550頁巨厚版的《中國國家地理(選美中國特輯)2005年增刊》中公佈。其中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的,依次為

  1.廣西桂林陽朔(喀斯特)峰林 2.湖南武陵源(石英砂岩)峰林 
  3.貴州興義萬峰林(喀斯特盆谷) 
  4.江西三清山(花崗岩)峰林  5.雲南羅平(喀斯特錐形)峰林

2009年1月10日星期六

畫意贛東(二) – 梯雲破霧


江西省東部上饒地區玉山縣北部50公里處,橫亙著懷玉山脈的的連峰。山脈以「懷玉」為名,縣名也叫「玉山」,不清楚這裡是否曾經盛產玉石,不過在這群山懷抱之中,肯定有一大塊的天然瑰寶 - 那是由懷玉山脈主峰、海拔1817米的玉京峰,與玉虛、玉華兩座副峰組成的「三清山」。

玉京、玉虛與玉華三座山峰峻峭挺拔,如道教的玉清、上清、太清三仙列坐山巔,因此得名「三清」。因為其壯美的花崗岩地質地貌,三清山以自然遺產的級別,在2007年6月被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,但本身作為一座道教名山,其實已有1600年的歷史。曾經訪遊三清山的朋友,都說三清山與鄰近安徽黄山的景色頗為神似,怪石、奇松、雲霧,一應俱全,也不比黄山遜色。

三清山最初因道教而成為名山,故早期的登山路,都在三清宫所在的北山地區,即現稱的「後山」,香客都在北山山脚下的汾水開始登山,從北門走10公里的山路到三清宫。怪石奇松雲集的自然風光,集中在「前山」,即三清山的南山地區。南山本沒有路,只有樵扶獵人走出來的「天路」,後來才有了沿溪谷而上的石板步道。近年景區大開發,前山首先建造了索道,連接南門的下站和南山景區海拔1300公尺的梯雲嶺上站。

我們計劃了在山上逗留一天半的時間,大家都是遠足登山的常客,如果走馬看花地遊覽,絕對可以走遍前後山的大部份景點。不過大家同時也是風光攝影的愛好者,一拿起照相機,時間就會完全失控,況且大家都希望能細心體味山上如畫般的風景,因此寧可多花些時間在挑選的風景精華區,也不會貪心地期望走遍全山的景區。我們偏愛的是自然風光,首選的當然是前山,後山的三清宫,自然地被排在後備的名單。


從玉山火車站到三清山南門,乘公共汽車是一個半小時左右的車程,途中經過大小村莊。我們包了計程車上山,繞道較遠但較為暢通的公路,只用了約一小時,途中還有時間在玉山市區吃個早餐。從南門到南山索道車站還,有一段彎彎曲曲的車路,兩旁就是山腳的賓館和酒店。南山索道全長2.42公里,大致上沿著梯雲嶺的溪谷上升,跨越五個山巒,上、下站高差593公尺,號稱「亞洲最長的高空索道」。38分鐘的車程,車票55元人民幣,據說在旅遊黃金週時,還要排兩至三個小時的隊,才能坐上纜車,沿著石板登山道徒步上山,也只不過是兩個小時的步程。揹負行囊登山,對於一班經常登山和野營的山友來說,本來就是家常便飯,不過我們也想省下時間在山上遊覽用,況且正值淡季,也沒有排隊的問題,所以還是選擇了乘纜車登山。

為了接待更多的遊客,後山的「金沙索道」,在不久前已經完工,而且是可載八人的大車廂,前山的索道,是雙人的車廂,也將進行改造,換成可載更多人的大車廂。對於高空纜車這種景區交通工具,是又愛又恨。在纜車上,可以從高空角度欣賞風景,但移動中的纜車,總會有一定速度,移前退後,也不由得自己控制,對於喜歡拍攝的朋友來說,總不及腳踏實地取景的悠閒自在。相比起在山上大肆修路,高空纜車的修建,的確可以大大減少對地面原有環境的破壞和干擾,但對於景觀的破壞,卻是無法避免。試想想,當你在拍攝自然風景照片時,鏡頭內卻是滿山的鋼索和支架,會是何等的懊惱。


出發前兩天,大風雪席捲華北地區,江西省也下了一場小雪,互聯網上看到三清山的雪景,實在是美得不得了。到了我們上山的時候,雪已融化得八八九九,不過天氣仍持續天陰寒冷,從南昌下飛機開始,氣溫一直徘徊在攝氏2至6度之間,山上就更冷。到了南山索道車站前,抬頭只見雲霧,不見山峰,心已冷了一截;坐上纜車不久,便沒入了五里霧中,對於能否看到山上美景,已完全不抱希望。

朋友都說我是個幸運的人,尤其是人在旅途時,無論遇上如何惡劣的情況,總會有讓人驚喜的結果。纜車在雲霧中穿行了十五分鐘後,頂上忽然灑下一片霞光,纜車破霧而出。梯雲嶺的翠谷,在身旁展現;南山的峰群,屹立於一片藍天的懷抱之中。




2009年1月7日星期三

畫意贛東(一) – 變色中的畫卷


聖誕節假期的前一天,下班後立即趕到港鐵九龍站,登上過境巴士到深圳寶安機場會合其他山友後,乘旁晚的班機飛往江西的省會南昌。凌晨三時多,我們登上了從南昌開往上海的火車,天亮時便到達了江西省東部的玉山車站。原本的計劃,是從深圳羅湖乘開往南昌的夜班火車,不過近期火車的車票比較緊張,據說是因為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,內地工廠的訂單也大大減少,很多工廠都讓員工早點回鄉過年。我們買不到火車票,只能選擇較轉折和更昂貴的途徑。

江西省簡稱「贛」,不熟悉中國地理的朋友,可能連「贛」字的讀音也搞不清,它距離香港其實不遠,就在廣東省的北面。江西地處中國東南偏中部、長江中下游的南岸,因為兩宋時期屬江南西路,故稱江西。不過大家就算如何不熟悉地理,也會知道有個景德鎮,家中也總會有一兩件這個位於江西的「瓷都」的產品;就算沒見過廬山的「真面目」,也定會知道這座江西的名山。

江西省東臨浙江和福建,南連廣東,西靠湖南,北毗湖北、安徽而共接長江,上通武漢三鎮,下貫南京、上海,是中部地區及長江中游水陸交通樞紐。不過江西的東部發展相對地落後,仍保存著較濃厚的鄉土味道,這裡既有富歷史文化氣息的婺源古村群落,也有山水奇秀的三清山,只是鄰近的廬山、福建武夷山、以及安徽黃山和徽州文化,名氣也實在是太大了,三面夾攻之下,一直被遊人忽略了。三清山早在1988年已被列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,不過始終未能成為外來遊客的主流旅遊觀光地。

這些地方保持著樸素寧靜,還沒有過份的觀光化,正好是自助旅遊者的理想目的地,到婺源徙步訪古村、到三清遊山的行程,很早之前已在互聯網上的「驢友(1)」之間互相流傳和推介。隨著內地生活水平的提高,近十年間旅遊消閒的風氣亦盛行,地方政府也開始對這些景點進行投資開發,申請列入世界遺產、修公路、建酒店、築登山索道,一切都是為吸引和接待一團團蜂擁而來的遊客做好規劃配套。

三清山風景區在成為了中國第七個世界自然遺產後,聲名大噪。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工程在2005年啟動,「世界遺產」這塊金漆招牌,在宣佈申請的初期,已為三清山帶來了人流,也帶旺了鄰近的婺源,於是,村落的路口架起了售票站,古宅的白牆上掛上了一塊塊突兀的大小招牌,山上的小旅社,也得讓路給房價每晚五百大元、有桑拿浴室有卡拉OK的星級酒店。對於很多遊客來說,這當然都是好事,花了錢,就是要來享受這樣的設施,舒舒服服地過一個假期。只是,當古樸恬靜的風貌不再、當老房子因為要興建「民俗村」、「購物一條街」這類偽風情假古蹟而被一一拆掉後、當一切變成過份的商業化觀光化時,我也沒有來的理由了。

趁著這份古樸與恬靜還沒有完全消失之前,在一個寒風冷雨的聖誕節假期,我到訪了贛東這片逐漸變得俗艷的山水畫卷。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1)「驢友」,從「旅友」的諧音演化而來,源自早期中國內地互聯網的自助旅遊論壇,是戶外運動愛好者的自稱,特指自助旅行和一般性探險活動(例如登山、徒步穿越、溯溪、遠足、野營等)的參加者。「驢友」一詞,除了取「驢」諧「旅」之音外,也取驢子刻苦耐勞的本性。由此發展開去,初入戶外運動門檻的新手叫「菜驢」,組織活動和帶隊出遊的是「頭驢」,偏好單獨外出的叫「獨驢」,專門售賣戶外旅遊用品、為驢友們提供旅遊服務的店,也稱作「驢店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