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3月23日星期五

閩西客家土樓過大年(七) –土樓盛宴之東歪西倒


大年初一 上午 

車子離開永定,進入了鄰縣南靖 - 另一個土樓林立的地區。今天的行程仍是遊土樓,昨天已經參觀過了不下十座土樓,如果今天不來點新奇、有特色的,恐怕大家都會膩了,於是我們便先來一個與別不同的。

車子駛過我們今晚將會住宿的書洋鎮塔下村,然後開始上山。下坂村是一片在群山中間削出來的平地,四周是層層疊疊的茶園,溪流兩岸,排列著12座土樓。尋常的土樓不看了,只挑了一座「裕昌樓」。裕昌樓有什麼特別?外觀看來的確沒有,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座五層高圓樓,甚至有點殘破,還收每位5圓的入場費呢。但當大家一踏進樓門內,正常人通常只有兩種反應:一是急忙揉一下雙眼,看看自己是不是還未睡醒、有點眼花,還是昨晚喝多了,仍然有點頭暈;另一種反應是急忙抽腿回頭走,「快撤退,危險!」。當然,還有少數頭腦清醒的,會呆在當場,嘩嘩地發出讚嘆之聲。


眼前見到的是,二樓以上所有支撐迴廊的支柱,都是左傾右斜的,部分傾斜度更達15度之多,整座大樓似乎隨時會轟然塌下的樣子。只不過,始建於元朝中期的裕昌樓,就是這樣歪歪斜斜地過了近700年,依然屹立不倒。裕昌樓原由五個姓氏的族人合建,木匠和泥水工的膳食,由五家人輪流負責,但寒冬中某一晚,因兩家交接上的誤會而沒有供飯,飢寒交迫中,木匠造出的榫子全是榫眼大於榫頭,而問題亦在立柱上樑之後又過了一段時間,才漸漸浮現:二樓以上的迴廊支柱,開始傾斜,看似搖搖欲墜,令人心惶惶。

其中四家人決定放棄土樓,並以賤價出讓屬於自己的部份,而剩下的劉姓人,發現柱子雖然傾斜,但整體樑柱互相牽引,拉扯力相互抵消了,大樓應該不會倒塌,於是全盤接收了裕昌樓。而事實上,劉姓一族在樓內安居樂業,600多年過後,現在樓內仍住了100多人。裕昌樓亦因此以「東歪西倒樓」的大名,遠近揚名了6個世紀。


離開「東歪西倒樓」,我們繼續上山,到田螺坑村去看看另一個土樓經典。車子在盤山公路上爬行,頗為陡斜的道路正在維修,柏油路面還沒重鋪好,車子只能在凹凸不平的泥路上左搖右晃地推進;加上連日天雨,道路變得泥濘一片。途中車子前輪陷在泥濘中,無法向前,後輪又不斷在打滑,結果是車尾橫向移動,還一直移向路邊的陡斜山坡,如果繼續開動,整部車子便會翻側,繼而滾下山坡。我們一行人只有下車,合多人之力把車子推出泥窪。脫險之後,大家保持審慎,暫不回到車上,繼續踏著泥漿路步行上山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